明年起,配合衛生福利部成立,民俗調理行為將全面納入中醫藥司管理,衛生署自2013年1月起,民俗療法,包括整復推拿、拔罐、指壓、按摩…等,逐步納入管理範圍,並一律改稱民俗「調理」,未來業者從事這些「調理」必須先認證考試,業者不得以「未宣稱療效」規避責任。
國內民俗療法機構林立,屬於非醫療行為。衛生署在今年5月間修正「民俗調理之管理規定事項」,明定民俗調理行為包含:傳統整復推拿、按摩、指壓、刮痧、腳底按摩、拔罐、民間習用外敷膏藥、外敷生草藥或藥洗、而從事前述民俗調理行為不得宣稱醫療效能,違者可依法開罰。
整復推拿、按摩、刮痧、拔罐 須認證
行政院日前正式指定衛生署為民俗調理業主管機關,衛生署接管後,除要求民俗調理業者在廣告上不得稱民俗「療」法,調理行為也不能宣稱「療效」;就連「推拿」等字眼,也將改以「傳統整復醫療」取代;衛生署與勞委會也將針對民俗調理重新規劃證照,衛生署決定,未來將把民俗療法納入衛署改制的衛生福利部,由中醫藥司管理,如果衛生福利部整合順利,明年一月一日將成立中醫藥司及傳統調理科,包括明眼、盲眼人按摩,還有拔罐、刀療等各類民俗調理,都會做正面表列,並辦理學科與術科考試,建立認證與登記制度,從業人員須取得認證才能營業,但初步規劃並非強制,而是鼓勵從業員取得認證,供民眾消費時參考。而青草茶、苦茶等中草藥飲品,也必須向主管機關登記成分內容,才可以合法販賣。
林姓男子因車禍後左手伸展不完全,到台北市中山醫院復健,復健師陳宣潔不知林年方卅,骨質密度卻如八十歲老人,復健方式過於激烈,左前臂骨折斷掉;最高法院認定復健師有疏失,應和醫院共同賠償林五十七萬餘元,其中五十萬元是精神慰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