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S.T.T.T.
英國骨科醫師James Cyriax發展出選擇性組織張力測試(selective tissues tension tests),簡寫成S.T.T.T.,來檢查軟組織損傷(soft tissues lesions)患者。
他將所有的組織分成:
收縮性組織(contractile tissues)即包括肌肉、肌腱和它們的接合處,以及
非收縮性組織(noncontractile tissues or inert tissues)即包括了關節囊、黏液囊(bursa)、韌帶、筋膜、硬脊膜、神經根等。藉著選擇性組織張力測試來找出是哪一個軟組織出了問題。
二、STTT包括哪些哪些組成?
主動生理動作測試(active physiological movements tests)
-病人自己動
-請注意病人動作的品質、角度、症狀變化與執行動作的意願
-這個階段尚無法區分是收縮性或是非收縮性組織的問題,因為兩者都受到壓力
-請勿在此階段太快做決定,除非結果沒有出現互斥現象(正與負應取得平衡)
-動作檢查可以快速地反覆做幾次以判斷是否有血管循環不良的情形,或是用以判斷是否因重複性動作會增強症狀
(passive physiological movements tests)
-治療師幫病人動
-請注意病人動作的品質、角度與症狀變化
-動作末角度須給一外壓(overpressure)以獲得末端感覺(end-feel)
-注意動作受限模式
-僅非收縮性組織受到壓力
-正常的末端感覺主要有三種:組織牽張(tissues stretch)、軟組織擠壓(soft tissues appromimation)、骨對骨(bone to bone),但其實還有另外三種正常終端感覺:肌肉(musclar)、韌帶(ligament)、關節囊(capsule)
-不正常的末端感覺有五大種:肌肉痙攣(spasm)、關節囊(capsular)、空的(empty)、彈性阻礙(springy block)、骨對骨(bone to bone)
(resisted isometric movements tests)
-目的是測收縮性組織
-請擺在resting position or neutral position,避免角度末受到非收縮性組織干擾
-肌肉等長收縮,治療師隨著病患力量加大而加大,所以口令不是”出力”,而是”不要讓我移動你”
-請紀錄力量與疼痛變化
-若不痛、無力,表示支配的神經可能受到干擾
三、肌性終端感如何判斷正常與否?
正常的肌肉終端感是一個有彈力的感覺,如直膝抬腿的後腿肌;但不正常的肌肉痙攣,是側試動作導致突然誇張的阻礙,是堅硬或像震動繃緊的弦,並且常伴隨疼痛,這是一種受傷後的保衛性收縮。
四、關節囊性終端如何判斷正常與否?
-角度是否正常是關鍵
-硬關節囊末端感覺:角度接近末端時,會有輕微的阻力或有厚厚的感覺,常見於慢性的發炎情況
-軟關節囊末端感覺:這種最容易與正常的搞混,主要是它於急性發炎時期會引起肌肉防衛(muscle guarding)現象,僵硬發生於動作角度早期且慢慢增加到直到末角度,即阻力是整個角度的,所以測試時要好壞邊比較才能查覺
五、關節囊受限模式(capsular patterns)
這是一個大家知道卻又語焉不詳的名詞,正常的被動動作表現是關節要能在幾個方向都做出完全的關節活動度,若是關節的關節囊受到影響且有受限角度成比例式關係的特色時,就表示關節存在有關節囊受限模式。
注意:
-造成此模式可能的原因包括肌肉痙攣、關節囊收縮(最常見原因)、以及一般性的骨刺生成
-每個關節受限情形有其特性與型態,但受限模式的存在並不能顯示關節受影響情形,此時要合併終末感覺才能判斷
-唯有被肌肉控制的關節才可能出現關節囊受限模式,別問我SI joint的capsular patterns,我會瘋掉
-初期可能只有一個動作受限,多半是受限程度最大的那個動作
六、非關節囊受限模式
無特定模式,主要有三大來源:
-第一:如夾擠症候群或是韌帶沾黏
-第二:如關節囊內碎片造成內部排列錯位
-第三:關節外損傷
七、阻力測試中的肌肉無力現象
可能是因為上運動神經元的損傷、周邊神經的傷害、神經肌肉交接處的病變、神經根損傷或是肌肉、肌腱或骨頭附著處傷害而產生。
-若是前三個,請接著用MMT來測試;
-若是神經根損傷,要用肌節測試;
-先測動作抓方向,再測是哪單一條肌肉
Janda提出一個有趣的觀念,就是把肌肉分成姿勢性和階段收縮性(phasic)兩群,將在下次主題中說明,並討論何謂upper cross syndrome及lower cross syndrome
引用自 傅老師骨科小學堂2_STTT
留言列表